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严纯华院士:稀土——现代科技的维生素

2023-02-15 17:381890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严纯华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以“稀土:现代科技的维生素”为题,在八里台校区天南楼为师生带来专题讲座。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军主持讲座。 

  李靖为严纯华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证书。李靖说,“百年南开大讲坛”是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引导“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术氛围,推进南开人才建设和学术发展。讲坛拟邀请“诺贝尔奖”等国际奖项获得者、院士、国内知名学者和优秀校友,开展100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拓宽学术视野,推进人才交流与学术合作,促进学科发展,为南开发展充实力量。今天,严纯华院士回到南开为我们带来讲座,相信一定能够激发师生思维碰撞,掀起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学术浪潮。



  严纯华在讲座中介绍了稀土元素及其性质,稀土在生命科学、新能源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稀土功能材料面临的挑战、今后发展的方向等。严纯华说,稀土有工业“黄金”、新材料“维生素”之称,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功能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


  严纯华介绍了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方向。稀土催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应用,如开发新型稀土催化剂、从原子尺度揭示稀土催化剂的构效关系;面向高灵敏、高分辨的信息存储、光学成像和光遗传学研究,如开发小尺寸、高发光效率的稀土纳米探针;提高造影剂的生物安全性,开发高驰豫率的磁共振造影剂和对X光高衰减效率的CT造影剂。同时,稀土功能材料也面临着可控合成、性质改良、新应用等方面的挑战。


  严纯华结合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实践,现场讲解以“高温热分解法”实现可控合成稀土纳米材料方法,并论证这种方法的普适性。严纯华以氧化铈为例介绍了具有催化性质的稀土材料,提出氧化铈中的科学问题:设计新型、高效的氧化铈催化剂;研究氧化铈纳米晶中缺陷与催化性质的关联;氧化铈担载贵金属纳米晶中的界面效应对催化性质的影响;开发氧化铈催化的新应用,例如生物抗氧化。


  严纯华说,稀土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核磁共振、CT等成像过程;抗氧化、光热等治疗;作为载带器将药物载带到特定位置实现精准治疗等。稀土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稀土的一些特殊性能,如变价特性中的氧化还原性变化等。人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氧化还原体系受到伤害,自由基的自然积累得不到适当消除导致的。这时,如果利用稀土材料的特性对氧化还原作用进行控制,达到“看得到、看得清、可治疗”的目的就是稀土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


  讲座后,现场师生就稀土有关学术问题向严纯华请教。严纯华一一解答问题,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要认准方向、百折不挠。



  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并留校工作。其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他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稀土纳米晶发光、催化等基本性质,开展了稀土纳米晶材料的生物影像和生物催化技术研究。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七次、二等奖两次;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等多项科技奖励;2018年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并于同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