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2023-02-15 17:381120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4亿元港币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


  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院士。


  据悉,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收到的推荐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双双突破700,终评入选率约为13:1至14:1。经过评选委员会严格评审标准,优中选优,最终37位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8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何燕


  -人物简介


  严纯华1961年出生于上海,江苏如皋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17年12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严纯华院士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年)等多项科技奖励。目前兼任多家国内外顶级期刊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


  李得天1966年出生,甘肃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


  李得天研究员是我国真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万人计划”。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荣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23项;另外,他还获得我国真空科技界最高奖——“中国真空科技成就奖”以及“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