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迈向“世界一流”的机遇与挑战

2022-05-23 17:003650中国有色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且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世界一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之一。 如何定位“世界一流”?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国有企业遇到的最大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如何迈向世界一流?来自国资国企的全国两会代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定位“世界一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企业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探索形成了一批重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之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即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相对来说,“世界一流”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词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念沙认为,在定位“世界一流”企业时,要看到对标。一个企业各方面都强,也不可能,就像运动员一样,就算十项全能,也只是代表一个综合水平。“世界一流”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要定位企业在哪方面实现一流。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李涛看来,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要“大”,即具有足够规模的体量,对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其次,要“强”,即不断创造不俗的业绩并保持所在行业的领导地位;第三,“基业长青”,即具有发展的长期持续性,经历市场变幻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积累了长盛不衰的国际名声。

在201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15家企业上榜(包括港澳台),仅次于美国的132家。应该说,三个特征的第一点我们已经具备了。但是,“大而不强”仍是社会上对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普遍评价。因此,如何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迈向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承担着迈向世界一流的历史使命。2017年,在98家中央企业中,利润总额过百亿元的达到41家,中央企业交出一份稳中提质、稳中趋优的成绩单,这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这还仅仅是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铝集团董事长葛红林认为,从目前来看,国内企业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全球资源控制力、创新引领能力、话语权及影响力等,都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指出,应清醒的认识到,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在治理模式组织构架,业务流程运营机制,管控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遇与挑战

企业强才能国家强,伟大梦想需要世界一流企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中国的国有企业大量地在全球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未来的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中国的国企完全有可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表示。

那么,新时代背景下,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国有企业会遇到哪些机遇?面临着哪些挑战?

在李涛看来,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机遇是身处当下这个新时代,或者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已经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在质变中不断积累又开启新的量变的时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新号召、新期盼、新指引。

另外,改革开放40年也为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国企在40年改革中实现了破茧成蝶,积蓄了日益强大的内生动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开启与实施,也为国有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国有企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迈步跨越。

“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步伐不会停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也必然会有新的气象。国有企业是在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解决新矛盾、承担新使命的中坚力量,只有抓住时代的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李涛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走出去”带来很大的机遇。第二,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经济上有很多改革措施,比如正在进行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多市场商机。第三,数字化与智能化,这是今后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如果企业抓不住这三个方面的机遇,就变成挑战了。” 刘飞香指出。

中国普天董事、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陶雄强表示,从机遇上看,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上更关注的是创新、绿色、共享,这些新经济的支撑是信息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挑战来讲,国企存在的最大挑战还是机制跟体制的改革,怎么样能够把人的潜能、活力激发出来,应该从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多作文章、多发挥好、多调动好人的积极性。

“到竞争对手的主场去”

认清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有企业应该怎么样做,才能真正迈向世界一流?

“未来几年,是中国真正从大到强的关键阶段,要打出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其次要在去杠杆、降成本、绿色发展上要进行大量投入,最后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结构调整,加快实现智能制造。”全国政协委员、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剑表示。

在他看来,国有企业一定要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标准,当然,也要强调一流效益,否则很难说是一流企业。

“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打破,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曙光表示,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第二,不仅要依靠规模,还要依靠创新驱动能力。在标准体系、政策法律、文化融合等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对话、国际交流与沟通,进一步融入国际化发展大格局之中。还有就是要致力于民族品牌的建设。

“河南省内诸如郑煤机集团通过混改、改革内部管理、加大创新驱动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综采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安钢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迈向高端市场的例证,都证明我省国有企业有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并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李涛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强企、创新强企、产业强企、开放强企、人才强企,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淬炼成世界一流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认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管理体系、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方面,都要具有领先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关键是切实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

“广汽集团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关键环节上有所作为、走在前列。同时,为支撑三个变革的实现,必须从人才、资金、体制机制等生产要素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此外,曾庆洪认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分不开的。

“我们要到我们竞争对手的主场去,跟他们直接去竞争、去发现自己的短板。学习是赶超的最好途径。当然我们也要通过正面的竞争,让竞争对手客观地了解他们的对手,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全国政协委员,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奚国华表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