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在实践中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央视财经推出系列观察“五问长江经济带”,为您解读这5个关系。今天的第二问,为您解答“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协同推进”
长江经济带聚集着全国30%的石化产业和40%的水泥产业,传统工业污染不容乐观。
在江西,素有“稀土王国”之称的寻乌县,曾是中国最早开采稀土的县之一,但是,与荣光和美誉一起到来的还有当地的生态赤字。如今寻乌已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列为攻坚行动重点任务之一,通过矿山修复,散布山野的废弃矿山已经重现山水自然之美。
寻乌县稀土资源丰富,曾经过度开采让土地开始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现在,当地开展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施工人员采取坡面种草和松树,平地种油茶、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既恢复生态,又实现经济效益。今年寻乌全县22平方公里的废弃稀土矿区将全面完成复绿。
江西寻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林佛招对记者说,下一步将以矿山修复为依托,开展矿山遗迹、科普体验、山地运动等文旅项目,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提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
专家表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典型的区域,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抓住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表示,只有绿色没有发展,或者只有发展没有绿色,都不叫绿色发展。
专家表示,走好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改善生态,提升招商引资环境。同时,借力生态保护,倒逼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 冯奎表示,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民在内的一种高效的治理体系,通过这样一个治理体系来促进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发展,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说,在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个区域的总体竞争力,一箭双雕。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