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院士齐聚天津

2022-05-23 16:511990上海稀土协会

作为战略资源,素有“工业黄金”之称的稀土,如何进一步实现高效利用?作为稀土资源大国,未来在稀土材料基础研究领域如何走出“中国道路”……4月12日,随着南开大学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高端论坛也拉开帷幕,包括10名中科院院士在内,30多位来自国内和英美等国的稀土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围绕加强稀土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稀土开发与保护等稀土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共同展开讨论,为探索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强稀土材料科学基础研究,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开方献计“,为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找寻新路径新模式。

稀土研究要立足产业应用

“智能手机里至少有9种稀土材料;离开了稀土材料,潜艇声纳就是摆设;在座爱美女士必备的口红,如今都有了稀土的身影……“当天的论坛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院士用轻松幽默的开场白,引出了稀土材料更好开发利用的大话题。在与会院士们看来,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包括稀土在内的新材料研究,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稀土材料科学研究要在发挥积极的先导作用。稀土材料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更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张洪杰说,稀土材料科学研究只有着眼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这一大战略,立足于产业化应用,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记者了解到,张洪杰院士研究开发的稀土材料交流电led灯泡,不仅独辟蹊径打破了日韩两国的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化后,还取得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多年以前,我国稀土、镁等一直以原材料形式廉价出口,随着张洪杰院士的稀土镁合金技术成熟和产业应用,我国如今逐步扭转了原材料出口的局面,开始生产并出口更高附加值的镁合金钢……张洪杰的讲话也引起了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陈小明教授的共鸣。专注于新型钙钛矿类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含能材料研究的陈小明认为,稀土材料科学研究对航空航天、战略武器开发等国防安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工作还应着眼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需求,做好前瞻性规划。

尽快补上稀土基础研究短板

在当天的论坛上,“日本新发现了日本发现超1600万吨稀土矿”新闻自然也成了与会院士专家的关注热点之一。作为世界上稀土材料研究和开发利用技术最强的国家,日本在稀土开发和利用领域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赶超目标。

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看来,此次日本国内新发现稀土资源,对日本国内的稀土材料基础研究和产业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从数百米深的水下稀泥中分离稀土矿物的成本很高,短时间内,作为稀土材料研究开发强国,日本仍然离不开世界范围包括中国的稀土资源。“李灿分析说。在他看来,我国与日本在稀土材料科学领域最大差距,就在基础研究领域,“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是发现稀土材料新性质,拓展稀土材料应用范围的基础,也是合理高效利用稀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研究掌握更多的稀土材料特性,才有可能发现它们更多的应用方向和使用方法。我们这方面的储备还有待提升,要想实现稀土材料领域的弯道超车,就需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从人才队伍和基础研究上夯实稀土材料科学的基础。”

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也认为日本国内海底的稀土资源将面临高效回收和海底开采等高难度挑战,短期内难以迅速投入实际应用。作为一名稀土研究专家,严纯华关注最多的还是如何提升中国稀土开发科技含量和实现产业发展。对于如何提升我国的稀土科研软实力,稀土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严纯华认为,稀土材料科学和稀土行业的发展,需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突破,着力拓展稀土和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性质和新应用,为我国稀土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稀土及无机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