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靳树森 演绎绝处逢生的稀土传奇

2022-05-23 16:513710中国铁合金在线

他,靳树森,山西磁材联盟理事长,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看到了包头钕铁硼的原材料资源优势,看到了稀土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看到了包头适合于钕铁硼生产的干燥、适宜的气候条件。 他,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签订入园协议,成立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器件生产。 小试牛刀 1975年,没人想到,这个在四机部所属太原市690厂任职厂团委书记的年轻人,有一天会让人刮目相看,成长为山西省一棵稀土业内的参天大树。那年,他按照组织安排,到大同北郊拒墙公社挂职党委书记。人们只知道他为人朴实,不怕吃苦,扎实肯干。 正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靳树森第一次闪现出了他在经营方面的非凡能力。 

 当时,许多下乡到乌兰察布的知青盖房子,选择到山西拉煤用于烧砖。而在靳树森挂职的拒墙公社,农民们却远到乌兰察布的丰镇去买砖。每块砖三分钱外加运费,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促使靳树森产生自己烧砖的念头。 他请来烧砖师傅判断当地的土质,当他听到“完全可以”的断定后兴奋不已。当时正是全国学大寨的高潮阶段,白天的农活儿不能受影响,他们就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回忆起那段日子,靳树森抛出了“白天治坡修梯田,晚上治窝烧土砖。”的打油诗。在烧砖师傅的指导下,第一炉砖烧制成功了。 当时的公社,厕所都是露天的,家畜到处便溺,粪堆随处堆积,臭气熏天。靳树森想把第一炉砖用在改善村里的卫生环境上。于是他给每家每户免费发放100块砖,要求必须用来修建粪坑。通过厕所改造,农村的粪便容易搜集了,村里人再不用到市里去争抢粪肥了。

随后,公社猪圈也被硬化,靳树森的砖悄悄改变了拒墙公社人的生活。 再后来,靳树森的砖由于价格低廉还省去运费,销路一直不错,无形中提高了社员们的劳动收入,从过去种大田每天只能挣几分钱升到了每天七八毛钱。 正是这段在农村的挂职经历,让靳树森和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他的经营天赋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绝处逢生 靳树森的钕铁硼事业从1993年开始。那年,他被调到国营4393厂担任党委书记,而该厂已经停产两年多。当靳树森看到一些中层干部靠在街上摆摊卖鱼养家糊口,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靳树森与熟悉企业情况的老厂长商量,决定从开发计算机开关这一新产品入手,同时重启企业的钕铁硼产品生产。靳树森了解到,该企业有着十多年生产钕铁硼的历史,有现成的专业技术、管理干部和工人队伍,由于产量低,不足以改变企业的命运。 钕铁硼号称“磁王”,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靳树森认定这个产品有市场。他想方设法,为企业争取到了国家“双加项目”工程,即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技改进度,加大技改力度”项目,获得支持后,与香港一家企业合作,该企业的钕铁硼产能迅速扩大到每年50吨、500吨。 但意想不到的是,香港那家企业的董事长突然人间蒸发了,直到银行上门讨债,他们才意识到,厂子已经被私下用于担保,因受到牵连,被法院裁定拍卖抵债。 眼看山穷水尽,靳树森拼死一搏,动员大家集资还清债务,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站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节点上,企业多种高性能产品陆续投入批量生产。

那以后,企业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成为山西省钕铁硼生产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山西磁材”品牌的崛起。2001年,山西省第一家以企业间利益为纽带的协会———磁材联盟成立,靳树森被推选为联盟理事长。 这个过程中,靳树森多次带队到相关企业学习考察,由此与包头结缘。 移师口外 钕铁硼项目,让靳树森走进包头、认识包头,更让他感到其中的商机无限。 他看到了包头钕铁硼的原材料资源优势,看到了稀土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体会到了这里从招商人员到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诚意和热情。当然还有包头适合于钕铁硼生产的干燥、适宜的气候条件。 2010年,靳树森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签订入园协议,成立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成为稀土园区内一家专业从事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器件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计划,公司首期达产后钕铁硼年产2500吨,二期实现每年5000吨钕铁硼产能,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目前,企业一期厂房以及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已经建成,正在试生产阶段。 整洁宽敞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成套、先进的设备上,铁氧体从制粉、取向成型、烧结、打磨,到测磁、充磁的全套工序,都将在这里完成。 这里,寄托着一位新时代西口人对稀土事业的挚爱与钟情,寄托着他对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与梦想。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