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牢记责任使命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访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

2022-05-23 16:503950全球金属网

这是一个新时代,国有企业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肩负责任、勇于担当,既立足国内,也走向世界,努力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国家带去更大助力。变革、担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精神追求,在国企领导人身上,越发清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十九大开幕会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报告,十九大代表、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感受到极大的自豪与振奋。 走出会场,难耐激动的他对新闻联播的记者说:“一定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助推我们伟大的梦想尽快实现。

” 从“世界水平”到“世界一流”的转变,龙子平认为这是国家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而国有企业就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身为党委第一责任人,龙子平对江铜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有着清晰的认知。 从北京归来后,肩负光荣使命,龙子平马不停蹄地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配合宣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江铜落地。在班子成员的反复研讨和内部研判分析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早日跻身世界矿业前五强”的战略目标日益清晰。

 “江铜的使命是什么?过去,我们以振兴民族铜工业为己任,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完成由铜企业向综合性矿业公司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跻身世界矿业前五强’的宏伟目标,这是这代江铜人、这届江铜班子肩负的光荣使命。”龙子平说。 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龙子平是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带头人,对党忠诚是政治本色、为党工作是职责所在;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企业能不能发展好,关键靠战略牵引;是发展的推动者,围绕战略推动企业变革创新,优化运营管理,寻求攻守平衡;是风险的守护者,持续增强企业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风险把控力决定企业生命力和持久力。

 全面从严治党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7年,江铜凭借扎实的党建基础和富有时代感的党建经验,受到中央改革办国企党建工作专项督察组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国企党建的典范”。 也是在这一年,江铜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坚持前置程序,修订了公司“党委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党委委员、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变革,在试点单位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竞争择优用人机制。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 2017年,也成为江铜历经数年强基固本,在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上迸发新动能的一年。 时间倒回2013年。当时,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步入低速平稳期。有色金属行业结束十年的行业上升期,进入价格一路向下、行业大面积亏损的艰难时期。 当年3月,龙子平担任江西铜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也是全新机遇。“把握机遇需要行动力。现在,考验公司班子能力和二级单位班子战斗力的时候到了。”龙子平说道。 以“三自”试点为序幕,江铜拉开了新一轮改革提升、提质增效的序幕。 深化改革,攻克改革“硬骨头”。制定江铜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规划方案,重点抓好集团改制、营销体制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等16项改革。完成集团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新思路。启动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江铜国贸成为江西省首批4家员工持股试点单位。 完成“三供一业”相关职能的分离移交。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江铜分配体制基本实现与市场接轨。 提质增效,培育发展新动能。

存量调优,强化成本管控、挖掘增效潜能,采矿、冶炼边际成本同比下降。消灭“出血点”,深化精准帮扶,指导和帮助困难企业自救自强、减亏扭亏,提前兑现向国资委许下的“3年减亏6亿元”承诺;做大增量,产品向高端研发延伸,部分铜加工产品占据垄断地位,一批原本效益欠佳的子公司大幅增效,确保了集团母公司不亏损。两年来增加创效7亿元以上,打造了提质增效升级版。 对标管理,把准转型升级脉搏。对标国际顶尖矿业公司,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和分析,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不断被刷新,目前铜冶炼多项核心指标已跻身世界顶尖水平,矿山、加工、铅锌等领域指标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设立江铜研究院,整合统筹公司科研创新资源,实施科研项目经理制;整合江铜“双创”平台,大力促进全员创新;出台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进 “互联网+”和“大数据”融合,矿山、冶炼“智能制造”项目稳步推进。 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发展国际化。在总部的指挥下,以南昌为中心的科技研发平台、以上海为中心的贸易平台、以北京为中心的投资平台,围绕主业的要素富集,资源协同,营造产业上下游生态圈,撬动行业生态圈潜在价值。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机遇,加快布点、以点带面,编织全球贸易网络,组建公司海外并购平台,在新加坡、北美成立贸易分公司,国际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组合拳”,不仅让江铜顺利渡过行业“寒冬”,而且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业绩。 2013年至2016年,江铜累计生产阴极铜497.18万吨、黄金106.3吨、白银3271.22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99.26亿元、利税264.51亿元,主要业绩指标领先国内同行企业。 特别是在2015年外部形势最为艰难、几乎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更是实现了可观的盈利,在逆境中实现了稳健发展。 2017年,江铜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39位,较2013年首次入围时前进75位,圆满完成了江西省委省政府“进得去、守得住、配得上、位前移”的要求。 江铜出色的业绩,也让龙子平获评“第七届江西十大经济人物”。用他的原话,这个奖项,既是个人荣誉,更是全社会对江铜的肯定,江铜能取得同行瞩目的业绩,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正确领导和全体江铜人奋勇拼搏的结果。 “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使命驱动。但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守株待兔就能成的。这个使命必须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必须始终坚定执着,必须勇于变革创新,这样,企业才能履行使命、收获尊敬。

”江铜新一任领导班子对于企业使命充满共识,认为正是源于企业基因的强烈履责使命感,才让江铜始终在变革创新中稳健提速。 1月23日,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江铜集团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江铜全新的光荣使命。 在2018年江铜党代会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江铜要主动承担新历史使命,做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击队,实践习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军,“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的践行者,争做世界一流企业新任务的领跑者。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江铜历经39年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省内、区域性企业向全国、全球性企业,由专注铜业开发向综合性矿业开发,由省骨干企业向全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的历次跨越,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龙子平表示。 从规模体量上看,江铜已经是一家世界级大企业,特别是销售收入指标,在全球矿业企业中已经进入了第一方阵,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由“大”到“强”,进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可行的。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江铜已经在国内乃至世界铜行业具有了较强影响力和一定的行业话语权,阴极铜产能、铜加工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铜精矿产量国内领先,并连续多年代表中国铜冶炼企业,牵头与国际矿商开展年度全球铜精矿加工费价格谈判。在现有影响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打造成同行认可、市场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江铜的基础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条件具备,目标可行,但江铜对于达成这一宏大目标并没有盲目自大,并清醒认识到与全球矿业前五强等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企业还存在差距。 为此,集团党委特别强调: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江铜必须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危机意识,针对企业当前存在不足和差距,精准发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经过科学测算和充分论证,江铜形成了在资源储备、产能规模、主要技经指标、科研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力支撑:落实资源战略,提升资源储备能力;巩固冶炼加工地位,打造一流品牌;深化对标创标,打造行业标杆;落实创新驱动,打造一流创新能力;夯实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加快全球布局,打造一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体制机制,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立机制保障;加强队伍建设,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战略目标的调整,江铜还确立了全新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以铜为本、做强有色、多元发展、全球布局。以铜为本是基础和核心,做强有色、多元发展是支撑和保障,全球布局是方向和未来,新的战略方针构成了新时代江铜战略发展的总框架,四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中国企业已经在世界500强中占据了20%的份额,世界级的企业,是要在战略、文化、技术、团队、管理与核心能力等等方面‘集成式地领先’。江铜有基础,但成为世界一流,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谈起未来,龙子平目光坚毅。这位从生产一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企领导人,对公司充满感情。 “新时代,新机遇。摆在江铜面前,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鼓足干劲扎实推动工作。总之,看准了就下决心干,干就要干出一个好结果出来,这样才能推动江铜事业稳步向前,才能不辜负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重托,无愧于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徐光宪院士生平展-师生情谊
 

0评论2023-02-15401

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科研成果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有关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追赶状态。“我强调跳出稀土来看稀土,发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分论坛后,《

0评论2023-02-15133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 510所李得天博士获奖   中国甘肃网11日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11月6日在京举行。兰大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即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博士分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

0评论2023-02-15112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干勇院士:“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昨天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迅速,但高水平材料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筹)成立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谈及“卡脖

0评论2023-02-15305

徐光宪生平展(10)霞光万丈

0评论2023-02-15373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马鹏起:见证包头稀土研究和稀土产业发展(上) 文章来源:包头党史 马鹏起  口述于锦绣、张永平、武宇斌  整理  马鹏起接受市委党史办采访时照片【人物简介】马鹏起,男,汉族,江苏泰州人,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1963年转入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主要从事稀

0评论2023-02-15232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作者:马荣真 彭广舟    来源:中国教育报    自4月28日徐光宪逝世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一楼大厅里就摆满了花圈,前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放轻了脚步。    作为化学家,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

0评论2023-02-15223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徐光宪:一生精研只为国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徐光宪(1920.11.7—2015.4.28)   您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用自己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    您和团队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中国便

0评论2023-02-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