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系统所等在极低场磁共振研究中获进展_科技动态_中国稀土

   2022-05-23 上海市人民政府1750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董慧团队,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教授Krause课题组合作,将极低场磁共振成像(ULF-MRI)图像中±500Hz带宽内的工频噪声干扰抑制85%以上,解决了无屏蔽或简易屏蔽ULF-MRI成像的固有工频噪声干扰问题,向低成本可移动式MRI系统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

中国科学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董慧团队,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教授Krause课题组合作,将极低场磁共振成像(ULF-MRI)图像中±500Hz带宽内的工频噪声干扰抑制85%以上,解决了无屏蔽或简易屏蔽ULF-MRI成像的固有工频噪声干扰问题,向低成本可移动式MRI系统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目前主流临床MRI系统典型场强为1.5和3.0特斯拉,造价昂贵且对使用环境要求苛刻。ULF-MRI的工作场强比传统MRI低4个量级,具有系统简单、造价低廉、对金属不敏感的特点,且无需造影剂可获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本征T1对比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来自电网的工频谐波噪声会在ULF-MRI图像中引入带状伪影。这些伪影将跨过样品图像,严重破坏成像质量,影响信噪比。该研究以超灵敏磁传感器——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作为信号检测探头,基于工频谐波噪声的空间相关性,从传感器硬件构型和去噪算法设计出发,提出ULF-MRI工频谐波干扰的动态抑制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降低系统对环境磁场的要求,为后续开展可用于日常普检的低成本移动式MRI系统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此方法可推广到采用传统线圈探测的地面磁共振成像、超极化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董慧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SQUID检测的ULF-MRI系统及前沿应用研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等国际团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该课题组正继续升级可用于生物组织离体/在体成像的ULF-MRI系统,探索ULF-MRI新应用方向,并研究可适用于ULF-MRI的新型成像造影剂。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资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业界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业界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