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业界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稀土能源电催化领域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3-02-07 16:323870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唐亚文教授与付更涛教授团队在稀土能源电催化领域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Neodymium-Evoked Valence Electronic Modulation to Balance Reversible Oxygen Electrocatalysi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是Wiley出版社旗下能源领域的顶级期刊(IF=29.368),在能源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博士研究生樊闯、王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唐亚文教授、付更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为唯一单位。
  由于氧还原(ORR)和氧析出反应(OER)之间的竞争吸附,开发具有双功能性质的可逆氧电催化剂对于金属-空气电池等能源转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ORR和OER均涉及复杂的四电子途径和多步化学键断裂与形成过程,导致反应动力学缓慢与热力学限制。当前Pt/C、IrO2和RuO2被认为是最好的ORR或OER催化剂,但其储量稀少、价格高昂、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在氧电催化反应中的实际应用。为开发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利用电子调控策略开发过渡金属(TM)催化剂作为氧电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研究。对于过渡金属,杂原子掺杂通过d-d和d-p轨道耦合作用可以扰动原始的d带电子结构,其中d带中心(εd)向费米能级(EF)的相对位移决定了金属-氧共价性。通过调整电子结构,可以打破TM与O结合能的线性关系束缚,使其更接近贵金属基材料,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氧电催化活性。不同于过渡金属的d和p轨道,具有高简并性和局域性f轨道的稀土元素在电催化领域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其独特的4fx5dy6s2价电子构型,由于价层的f-d-p轨道的有效耦合使得对氧电催化的灵活调控成为可能。然而,稀土类催化剂仍存在一些合成障碍和内在缺陷。例如其较大的原子半径导致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倾向于迁移到催化剂表面,造成活性位点数量减少,同时稀土元素本身作为助催化剂几乎没有氧电催化活性。因此,同时实现保存催化剂表面足够的活性位点,充分利用稀土金属的促进作用,以及稀土与过渡金属的有效偶联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南京师范大学唐亚文教授、付更涛教授团队报道了通过原子级稀土Nd掺杂调控Co位点电子结构,有效实现了氧电催化的可逆平衡。Nd的引入是通过简单可行的MOF衍生策略,利用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强配位作实现了Nd和Co离子的强配位,保证了Nd/Co@NC中Nd和Co的强偶联和Nd的原子级分散。电化学结果表明,优化的Nd/Co@NC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活性,其中OER的过电位为288 mV@10 mA cm-2, ORR的半波电位为0.85 V,均优于商业化的RuO2和Pt/C催化剂。原位Raman揭示了OH−通过Co-O的跃迁动态转变为Co-OOH的动态演变,证实了掺入Nd原子引起的电子重排优化了含氧中间体的吸附强度,促进了OER进程。对于ORR过程,在Co@NC表面引入Nd原子大大降低了其决速步从*OOH到*O的跃迁过程中相应的能垒,有效地推动结合能接近最佳ORR活度,使Nd/Co@NC表现出出色的ORR性能。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表明通过掺杂Nd原子进入Co的表面晶格成功实现f-d轨道耦合,优化了含氧中间体的结合能,平衡了Co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活性。在实用性方面,所合成催化剂在锌-空电池中展现出较好的峰值功率密度、倍率性能,以及长程循环稳定性,显示出Nd/Co@NC在金属-空气电池方面的较大应用潜力。

  我校化科院20级博士生樊闯与22级博士生王轩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唐亚文教授与付更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为唯一单位。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203244   原文链接:我校唐亚文教授与付更涛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5亿千瓦,同比增长9.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2%;太阳能发电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  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14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1小时。其中,水电73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

0评论2023-06-02502

内蒙古: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建设能源内蒙古实验室和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
  5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组织调度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自治区财政厅专场)。  自治区财政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战略目标,聚焦现代煤化工、风、光、氢、储、生物制药、稀土、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链,着力提升工业能源经济实力,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安排工业经济专项资金2

0评论2023-06-02565

西澳海顿稀土矿规模扩大
曼巴勘探公司(Mamba Exploration)在西澳州的海顿(Hyden)项目2Km×1Km的东部异常区见到分布广泛、埋藏浅的粘土型稀土矿。采样分析显示,在16米深处见矿32米,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0.149%,其中包括12米厚、TREO品位0.1899%的矿化。 矿体向南和向北都为穿透。 在已经完成的58个钻孔中,有45个见到品位高于0.05%,26个

0评论2023-06-02592

莱纳斯公司2023年一季度镨钕产品产量达到1,724吨
  莱纳斯稀土(Lynas Rare Earths)市场营销总经理朴韦恩(Wayne Park)先生在第十四届国际稀土峰会表示,如果没有缺水、化学试剂供应、停电等影响,莱纳斯每月可稳定生产600吨镨钕产品。2023年一季度莱纳斯公司镨钕产品产量达到1,724吨左右,占稀土氧化物产量的40%,环比增幅为14.23%。  莱纳斯马来西亚经营许可证从2023年3月3日起续期

0评论2023-06-02426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一行调研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5月18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邬军军率队调研厦门稀土所。厦门稀土所副所长张云、相关课题组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邬军军一行听取了关于厦门稀土所发展历程,机制体制以及成果转化情况的介绍。张云表示,厦门稀土所致力于探索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持续在加快科研成果应用落地,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上贡献力量。  座谈会中,邬军军介绍了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在促进科技创新与

0评论2023-06-02431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3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会见中国稀土集团总经理刘雷云,并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会见中,黄强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中国稀土集团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双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携手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好稀土资源勘查开发顶层设计、加强稀土资源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推动稀土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加快

0评论2023-06-02584

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一行到访中国有研
  5月19日,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副总经理兼包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振刚到访中国有研。中国有研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副总经理毛昌辉、李志辉接待来访。  孟繁英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有研科技成果展。  座谈会上,李志辉介绍了中国有研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概

0评论2023-06-02302

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 北方稀土品牌价值92.15亿元
 近日,“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 发布。北方稀土品牌强度801、品牌价值92.15亿元,在 “冶金有色”评价中位列第17。  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有关权威单位共同举办的公益性“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已持续十年,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打造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今年

0评论2023-06-02234

南澳州奥尔富德东铜矿发现稀土矿化
   索尔能源公司(Thor Energy)在南澳州的奥尔福德东(Alford East)铜金矿项目发现稀土矿化。  公司在对2021年完成的钻孔再次审核时发现,钻孔在6米深处见矿37米,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0.1568%,铜品位1.2%。其中包括12米厚、TREO品位0.2095%和铜品位1.2%的矿化。  磁体稀土氧化物占总稀土氧化物的比例为34%。  在高岭土化的铁氧化物铜

0评论2023-06-02439

聚焦锂、钒、钛、稀土等28种重要矿种,四川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四川是全国能源资源大省,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地质勘查工作成果丰硕,新发现矿产地166处,天然气、页岩气、钒、钛、锂、稀土、磷、晶质石墨等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新增资源储量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四川也是地质科研高地和地勘队伍大省,拥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和一批重要装备、新能源产业集群和研发基地,以及地勘单位改革后新组建的省地质局、省

0评论2023-06-02410